top of page

關於咖啡豆名稱的一些事(1)

 

08/23/2015

CatSea

 

咖啡豆有很多種,

 

很多的國家、很多的產區,

 

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巴拿馬",

 

長一點可能會寫"巴拿馬藝妓",

 

更完整一點可能會寫"水洗巴拿馬波奎特翡翠莊園藝妓Lot3"。

 

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會用這三種不同的名詞代表同一種咖啡豆,

 

而也很有可能一樣寫巴拿馬藝妓的兩隻豆子是不同的咖啡豆,

 

那些字詞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那些字詞去稱呼咖啡豆?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

 

1.跟很多農作物一樣,同一種咖啡豆品種在不同地區種植的味道不太一樣。

 

2.同一個地區種不同品種咖啡豆也會得到不太一樣的咖啡風味。

 

3.在咖啡果實採收以後是怎麼樣處理將果肉黏膜去除然後乾燥的也會讓咖啡風味不一樣。

 

上面那三點才是決定咖啡風味最重要的因素,早在我們拿到生豆開始烘焙以前,

 

更早於我們拿到熟豆開始沖煮之前。

 

因此,我們會用產地的名稱去稱呼咖啡豆,

 

巴拿馬是產地名,波奎特是較小區域產地名,

 

也會用處理生豆的地方及處理方式去稱呼,

 

水洗是處理法名稱,翡翠莊園是處理廠名稱,Lot3是他們處理的批次號碼。

 

當然,豆子品種也會拿來稱呼豆子,藝妓就是咖啡豆的品種名稱。

 

用莊園、產區等名詞可能對大家來說有點距離感,

 

不過其實在台灣也是有許多東西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命名的。

 

--

 

假設我媽媽在新竹縣新埔鎮的一塊農田種植石柿,

 

採收以後自己在三合院曬成柿餅,

 

那這個柿餅就可以被稱為

 

日曬風乾 台灣 新竹 新埔 楊家莊 石柿 

 

而以上的處理方式、產地、品種都會影響最後柿餅的味道,

 

當然拿去吃或拿去煮湯都會跟其他地方的柿餅有些許相似,又有點不太一樣。

 

--

 

至於為什麼我們要去分得這麼細?

 

因為它們真的影響了咖啡的味道非常多,

 

同個國家同個產地不同處理方式的兩種豆子味道是截然不同的風格,

 

但是也並不是說有什麼最好喝的產地、最好喝的處理法等等,

 

而是我們去認識各種不同風格的咖啡之後,推薦給有著不同

--

 

其他我們常聽到的三星蔥、玉井芒果等等,

 

其實都是這樣的概念,只是有點分得太粗了,

 

可以再更細一點的去看是誰種的,怎麼種的,

 

農作物根據不同的種植方式所得到的味道差異是很大的,

 

最近政府也在推動產銷履歷,剛好可以多去注意看看。

 

--

 

對了。

 

我媽媽沒有在種柿餅,

 

她也不住在三合院,雖然我覺得她會想要。

 

 

 

 

 

bottom of page